产品中心

让“红心”点亮民心

浏览量:743次

0924A02_003_01.jpg

古四村主干道东兴东路成为镇上繁华商业街

近来,古镇镇古四村“古镇镇革命史迹展”展馆迎来一波又一波参观者。不少村民在这里了解到了家族的历史和老一辈的荣光。77岁的邓泽聪在这里看到父亲邓钜汉的中医馆“复原”了,邓钜汉曾是古镇战时救护队的副队长;85后党员邓德聪在这里看到三叔公邓沾培的事迹介绍,邓沾培是1940年中共古镇支部书记……

古四村党委书记邓杰财表示,“古镇镇革命史迹展”今年7月开馆后,好多村民都前来参观,他们在这里看到了镇史、村史、家史,聆听亲人红色故事,在倍感自豪之余也暗暗决心要传承红色家风。大家对腾出物业办展览而非用于出租非常认可。

五代行医 传承家风

见到邓泽聪时,他正在自家院子里打理花草,院中一方金鱼池精心放着小桥流水的摆件。

大门斜对面,临街建起的是家里行医的药铺,如今已经传给了大儿子。

村里人亲切称邓泽聪为“泽叔”。

“小时候,我印象中父亲总是帮人看病。父亲走得早,我读中学的时候,他就去世了。父亲当抗先队副队长的事情,是母亲告诉我的。”泽叔坐在红木沙发上,打开话匣子。日本侵略中山时,百姓生活艰难,他的爷爷带着家人跑到新会避难,一边逃难一边行医。后来抗战,父亲和姑姑分别在古镇和广州加入了救护队。 1939年,邓氏大宗祠成立古镇战时救护队,邓爱然、邓钜汉为正副队长。当日军炮击古镇时,救护队员奋不顾身抢救被炸伤的群众,受到乡民的好评。“抗战后,父亲一直留在村里行医,后来我又接过他的事业,现在又传给了下一代。”

“古镇镇革命史迹展”开展后,泽叔带着孙子孙女们前去参观。在一块展板前,有父亲邓钜汉一幅发黄的照片。展馆内还复原了父亲医馆的场景:一张问诊台,一个摆放医疗用具的柜子,一张靠墙摆放的八仙桌和三条长凳供患者休息。所用的家具正是泽叔捐赠给村里的。

孙子孙女们大的读大学,小的上小学,参观后都十分感慨。在泽叔看来,展览馆的设立意义十分重大,村里的红色历史不能忘记,爱国主义精神要代代相传,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
放下企业 回村服务

85后邓德聪走起路来步履飞快。去年村里换届,已是共产党员的邓德聪回了村,成为村里纪委委员、村务监督委员会副主任,平常村里修桥修路修“四小园”,施工项目怎么预算,成本核算是否合理,钱都怎么花,他除了当好“把关人”,更将账目通过村务公开,让村民参与监督。

开展后,邓德聪在展板上看到了熟悉的“三叔公”照片和介绍。三叔公叫邓沾培,1940年,中共中山县三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后,中共古镇支部成立,邓沾培担任书记。“小时候,走在路上,会碰到三叔公,但从来都不知道他的这段历史,也很少听家人提起。”邓德聪回想说,“在展馆看到这段介绍,我内心触动非常大。我们以前天天见到的亲人、熟人,他们的人生经历里,就藏着这样的红色宝藏。”

邓德聪回村,是希望参与乡村振兴,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。古镇灯饰资源丰富,不少人通过灯饰实现财富梦想,6年前,他也创办了企业,有了工厂和门店。“6年的时间,企业也稳定下来了,但我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追求的事业。”刚好村委换届,需要对工程核算的专业“把关人”,让他找到新的奋斗方向。“回到村里,收入虽然不比企业,但我觉得我把村里的经济账算好,让村民能转变观念,支持村里的工作,更能够体现我的价值。”

凝聚民心 实现振兴

古四村革命老区曾经是“交通要道”,改革开放后主干道东兴东路又成为镇上繁华商业街。2019年,东兴东路改造完,夜晚亮起灯光,成为网红打卡点。村里的一河两岸同步整治,改善水体。村里还利用古井建起了“四小园”,村口设置了自动停车卡口,规划了车位,请来专业清洁公司清洁,几年间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,从一点点小变化积累成大变化。

依托古四村旧电缆厂翻新,村里加大文化场所的投入,整理了革命老村丰富红色资源,“古镇镇革命史迹展”办起来,讲述曹古海人民革命斗争史。因交通便利,不仅吸引本村也吸引周边其他村的村民前来参观。

古四村集体年收入约8000万元,当提出要将古四电缆厂物业重新装修办展览时,也有小部分村民算起经济账,不太赞同。后来村民们过来参观后,纷纷改变了想法,就连原来不赞同的少数人,也都纷纷支持村里盘活红色资源。看过展览后,大家才了解到,村里日常所见的“乡公所”“尚所”都是革命遗址,当年先辈们就在这里开展艰苦的斗争,大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,更加清楚先辈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
邓杰财介绍,下一步,一楼将办成村里的“公益舞台”,成为村民开展曲艺、舞蹈、摄影、书展等活动的“大舞台”。三楼准备做成农家书屋。

一街之隔,是“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”邓氏大宗祠,展出革命事迹和邓氏的家风文化。红色资源,正成为革命老村振兴发展凝聚人心的共同动力。